DB33_T 968-2015 热处理电炉可比单位产品电耗 监测技术要求

ID

DB83C83C823B427DB17F4473981EC9B7

文件大小(MB)

0.23

页数:

13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15-5-28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27.010,F10,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 33/T 968—2015,热处理电炉可比单位产品电耗 监测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per comparable unit production for Heat treatment electric furnace,2015 - 05 - 07发布,2015 - 06 - 07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 968—2015,1,前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本标准由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浙江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节能协会、杭州市能源监察中心、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浙江省热处理行业学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小平、郎 莺、刘小莉、徐 恺、潘东杰、凌国平,DB33/T 968—2015,2,热处理电炉可比单位产品电耗 监测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热处理电炉节能监测的监测内容、方法和评价指标,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热处理电炉的节能监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0066.1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部分,GB/T 10066.4-2004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 第4部分:间接电阻炉,GB/T 10201 热处理合理用电导则,GB/T 13324 热处理设备术语,GB/T 14549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DB33/ 65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要求,3 术语和定义,GB/T 10201和GB/T 13324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可比单位产品电耗 comparabl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of unit product,根据热处理产品和工艺的不同,按相关规定将生产的合格产品折算成可比标准产品,计算得出实际生产耗电量与产品可比质量的比值。其单位为千瓦时每吨(kWh/t),3.2,热稳定状态 thermal steady state,炉子的炉温和加热功率不变或在某一恒定的平均值附近略有波动的一种状态,其中炉温指炉子常规工作温度区域,3.3,标准工艺电耗 power consumption of standard heat treatment process,将中碳钢或中碳合金结构钢在额定装载量下,于830℃~850℃的箱式电阻炉中施行热装炉加热,连续三班生产的淬火工艺电耗定为标准工艺电耗Nb。其单位为千瓦时每吨(kWh/t),3.4,DB33/T 968—2015,3,表面温升 surface temperature rise,电炉在最高工作温度的热稳定状态时,炉体外表面指定范围内任意点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其单位为摄氏度(℃),3.5,空炉能耗 no-load energy consumption,电炉从冷炉开始升温到热稳定状态时间内所消耗的总电能。其单位为千瓦时(kWh),4 热处理电炉节能监测项目,4.1 检查项目,热处理电炉节能检查项目包括:,a) 热处理电炉及附属设备是否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b) 热处理电炉计量器具配备是否齐全;,c) 企业是否建立热处理电炉能耗计量统计制度及能耗考核制度;,d) 热处理电炉设备技术档案是否完整;,e) 感应加热炉是否装设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装置,4.2 测试项目,热处理电炉节能监测测试项目包括:,a) 可比单位产品电耗;,b) 炉体表面温升;,c) 空炉升温时间;,d) 空炉能耗;,e) 空炉损耗功率比,5 热处理电炉节能监测方法,5.1 测试条件,测试应在电炉处于正常生产运行工况下进行;测试时间为一个生产周期;监测所用的仪表应能满足监测项目的要求,仪表应完好,并应在检定周期内,其精度应符合GB/T 10066.1的有关规定。中、高频感应电炉装置的测试应在炉子处于热态之后进行,5.2 可比单位产品电耗的计算,5.2.1 实际生产耗电量,在统计报告期内或一个生产周期内供给电炉本体加热元件的电量和直接用于电炉的附加装置的耗电量合计为实际消耗电量W,单位为千瓦时(kWh),5.2.2 产品的实际质量,电炉在统计报告期或一个生产周期热处理的各种合格产品(工件)的实际质量总和m,单位为吨(t),5.2.3 折合可比质量,DB33/T 968—2015,4,可比质量按式(1)计算:,21KKmmz晻= (1),式中:,zm——可比质量,单位为吨(t);,m——实际质量,单位为吨(t);,1K——工艺折算系数,按表1确定;,2K——工件材质系数,按表2确定,表1 工艺折算系数(K1),热处理工艺,K1,热处理工艺,K1,淬火,1.0,气体渗碳淬火(渗层深1.2mm),2.0,正火,1.1,气体渗碳淬火(渗层深1.6mm),2.8,退火,1.1,气体渗碳淬火(渗层深2.0mm),3.8,球化退火,1.3,气体渗碳淬火(渗层深2.5mm),5,去应力退火,0.6,气体渗碳淬火(渗层深3.0mm),6.5,不锈钢固溶热处理,1.8,真空渗碳(渗层深1.5mm),2.0,铝合金固溶热处理,0.6,气体碳氮共渗(渗层深0.6mm),1.4,铝合金箔材退火,0.6,气体碳氮共渗(渗层深1.0mm),2.4,高温回火(>500℃),0.6,气体氮碳……

……